灿烂辉煌
自汉武帝设立敦煌郡、丝绸之路开通后,敦煌迅速崛起为中西交通枢纽与商贸文化中心。隋唐时期达到鼎盛,隋炀帝举办万国博览会,往来商队络绎不绝,中原的丝绸瓷器与西域的珍宝香料在此汇聚。佛教文化沿丝路东传,莫高窟历经十六国至元代千年营建,唐代开凿更是达到艺术巅峰,壁画与彩塑展现出雄浑气象,儒、释、道思想在此交融,多元文化共同造就了敦煌的灿烂辉煌。
敦煌地处河西走廊西端,其历史见证了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融变迁。 新石器时代,敦煌已有人类活动;夏商周时,属古瓜州,羌戎等少数民族在此栖息。公元前 111 年,汉武帝设敦煌郡,随着丝绸之路开通,敦煌成为中西交通枢纽,佛教沿丝路东传,莫 高窟自十六国起历经千年营建,形成庞大石窟群。 魏晋南北朝时,中原动荡,敦煌因相对安定吸引大批文化精英,儒、释、道思想在此交融发 展。隋唐时期,敦煌迎来鼎盛,隋炀帝举办万国博览会,唐代莫高窟艺术达巅峰;安史之乱 后,吐蕃占领促进民族文化融合,归义军政权延续丝路贸易繁荣。 宋元时期,海上丝路兴起,陆上丝路渐衰,但敦煌仍是中西文化交流要道,马可・波罗曾途经 此地。明清时期,受政治经济中心东移及边防政策影响,敦煌走向衰落,明代沦为荒野,清代 经移民屯田有所复苏。 近代,1900 年藏经洞的发现令敦煌举世瞩目,洞内五万余件文书震惊世界,却也遭西方探险队 掠夺。此后,敦煌学兴起。新中国成立后,1944 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,开启保护研究新篇,敦煌研究院成立后,莫高窟列入世界文化遗 产。如今,在 “一带一路” 倡议下,敦煌重焕生机,续写文明交流新章。
自汉武帝设立敦煌郡、丝绸之路开通后,敦煌迅速崛起为中西交通枢纽与商贸文化中心。隋唐时期达到鼎盛,隋炀帝举办万国博览会,往来商队络绎不绝,中原的丝绸瓷器与西域的珍宝香料在此汇聚。佛教文化沿丝路东传,莫高窟历经十六国至元代千年营建,唐代开凿更是达到艺术巅峰,壁画与彩塑展现出雄浑气象,儒、释、道思想在此交融,多元文化共同造就了敦煌的灿烂辉煌。
安史之乱后,吐蕃占领敦煌,虽一定程度促进民族文化融合,但也给当地社会经济带来冲击。此后,尽管归义军政权维持了丝路贸易和敦煌的稳定发展长达 180 余年,但宋元时期,随着海上丝绸之路兴起,陆上丝路逐渐衰落,敦煌失去交通枢纽的优势地位。到了明清时期,因政治经济中心东移和西北边防政策调整,明代甚至放弃瓜州、沙州,敦煌沦为边塞荒野,辉煌不再,走向破败。
近代以来,1900 年藏经洞的发现虽让敦煌举世瞩目,洞内五万余件经卷文书震惊世界,但也引来了西方探险队的觊觎。在随后几十年间,大量珍贵文物遭到掠夺,流散海外,对敦煌文化遗产造成了难以估量的破坏。这一时期,敦煌文物不仅遭受物质层面的损失,更在文化传承上留下了巨大创伤。
新中国成立后,敦煌迎来新生。1944 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,开启了敦煌保护与研究的新篇章。此后敦煌研究院成立,在几代人的努力下,通过多学科联合攻关,运用三维激光扫描、数字化等先进技术,建立起 “监测预警 - 预防性保护 - 数字化展示” 三位一体的科学保护体系。莫高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,敦煌的保护、研究与弘扬工作不断推进,在 “一带一路” 倡议下,敦煌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,以科学手段守护文明根脉,续写文化交流新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