将传统与创新完美的结合在当代艺术设计中已经越来越广泛,敦煌石窟的服装、配饰、妆容等既 影响着现在当代艺术家们的创作来源,也能够让他们在当今社会下进行碰撞与思考。艺术表现主题、 内容越来越多样,艺术表现形式与手段也有着更多的可能性。但无论如何发展,艺术最终都是艺术家 对自然、事物、环境的一种精神思考,是自身的人文素养启迪。敦煌作为古代中国通向西域的重要门 户,是多民族文化交流互鉴的宝库,是人类文明的基因库,是民族民间艺术千年延续的文脉。2019 年,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敦煌研究院时指出:“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,既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 史遗存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、人文精神、价值理念、道德规范等,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 化、创新性发展,更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、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,为新时代坚持和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精神支撑。
一笔一画修复过往,一字一码书写未来
李云鹤于1956年在敦煌莫高窟参加工作,几十年来 足迹跨越北京、新疆、青海、西藏等九个省市,故宫、 布达拉宫等30多家兄弟单位的文物修复保护现场都留下 了他清瘦坚毅的身影。今年已经90岁高龄,但他仍然坚 守在文物修复保护第一线。
在李云鹤眼里,文物保护就像绣花,细心和耐心必 不可少但更重要的是,需要了解文物的可贵之处,有感 情才能做好。“要时时记住,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 遗产,一旦损坏就不能再生。要处处留心,慎重对 待。"
一代又一代莫高窟的坚守者
以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自觉以“坚守大漠、甘于奉献、勇于担当、开拓进取”的莫高精神
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,使千年古老遗产重新焕发出熠熠光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