灿烂辉煌

窟洞的开凿

起始传说:据武周圣历元年(698 年)《李克让修莫高窟佛龛碑》记载 ,前秦建元二年(366 年),沙门乐僔杖锡林野,行至敦煌鸣沙山东麓,傍晚时分忽见对面三危山金光闪耀,状有千佛。他认为这是佛祖圣地,遂在悬崖上架空凿岩,开凿了第一个佛龛。继乐僔之后,法良禅师从东而来,在乐僔窟旁营建了第二个洞窟。石窟也叫 “石窟寺” ,是僧人修行场所。古印度僧人常 “凿鲜岩以居禅” ,远离尘世诱惑潜心佛法。

壁画的创造

敦煌壁画的创造与佛教的传播紧密相连。从东晋时期开始,佛教在中原地区广泛传播,敦煌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,成为佛教东传的关键地带,石窟建造进入全盛,壁画、塑像内容丰富、技艺精湛。为了弘扬佛法、供信徒参拜修行,开窟造像、绘制壁画成为必然需求。当时的社会动荡,人们渴望从佛教中寻求精神寄托,这也推动了敦煌壁画的大规模创作。

创作鼎盛期

唐王朝统治近 290 年,莫高窟开窟多达 1000 余窟,保存至今 228 窟,武周圣历元年(698)时已有千余窟,唐朝是莫高窟开窟最多的王朝,使其成为佛教 艺术殿堂。这一时期洞窟形制多样,在承袭隋朝基础上创新,以覆斗顶殿堂式为主,也有 塔柱窟及特殊形制洞窟,满足不同需求。艺术上更是登峰造极,壁画内容丰富,涵盖佛教 俗场景,色彩绚丽、线条细腻,人物栩栩如生;彩塑造型精准,比例匀称,像 96 窟 “北大像” 气势恢宏,展现唐代高超雕塑技艺。唐朝国力强盛、丝绸之路繁荣,敦煌作为丝路重镇, 了各地文化、宗教与艺术交流融合,佛教艺术融合西域和中原风格,展现大唐开放包容气 同时,唐朝统治者推崇佛教,武则天大力弘法,敦煌寺院众多,百姓信佛,浓厚的宗教氛 动了窟洞建造与佛教艺术发展。

发展成果

隋唐全盛

隋唐五代是敦煌历史文化的盛大辉煌期敦煌成为“中国之心腹”(盛唐重臣褚遂良奏呈)沙州

推动经济文化发展

丝绸之路空前繁荣,中西经济文化大交流敦煌是中西交通枢纽,中西不同系统文化交汇的都 会农业发展、商业繁荣,是中西“万商云集”之地。

题材恢弘瑰丽

题材大致可归纳为:净土变相,经变故事画,佛、菩萨等像,供养人。这一时期的壁画创作场面宏伟、色彩瑰丽,美术技巧达到空前的水平。